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公共文化服务 > 工作信息

中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4-07-09 来源:中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24年上半年,中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主抓手,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进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努力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三争”情况:取材于中宁县大战场镇红宝村合唱团故事的影片《六谷儿》于5月在宁夏银川首映,并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中宁县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传承人于振玲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实现了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新突破;县图书馆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名单。争取项目资金228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272万元,区级资金10万元;文化方面资金988万元、文物方面资金731万元、广电方面资金563万元。

重要指标情况上半年,我县累计接待游客112.26万人,同比增长51.7%,实现旅游收入达1.58亿元,同比增长110.32%。接待过夜游客34万人次。区外游客占比提高,1-6月区内游客占比75.13%,区外游客占比24.87%,区外游客占比较2023年同期上涨1.35个百分点。住宿业增速环比上升,文化娱乐行业增速稳步增长。

(一)坚持推进公共文服务一体化,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一是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与飞借文化共同打造占地面积1300平米的图书馆体育馆分馆。成功打造非遗美食馆,成为中宁旅游特色餐饮承接地。建设完成功能齐备的幼儿阅览室、图书馆总馆、12个乡镇分馆、3个公交站台及14个社区的有声图书墙,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提升及网络安全项目,运用高科技智慧化方式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二是丰富文服务供给。创新举办全区首届乡村振兴农民合唱艺术节。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广场文化活动40场,征订成人、科技、少儿绘本、杂志200余种、报纸20余种,购置文学、历史、少儿等图书7000余册;“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任务160场。开展各类线下培训近100课时。创作小品《爱心妈妈的生日》《给你一个惊喜》《斗钱鞭》  、打击乐《沿黄两岸的传说  》、诗朗诵《这里是中华杞乡  康养中宁》、音乐快板《中宁文旅新气象》、舞蹈《庆丰收》等优秀文艺作品。广泛开展黄羊钱鞭、秦腔戏曲进校园古典舞等全民培训活动。三是文社会力量活力迸发。对全县“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进行整合,优化文化队伍、设施资源配置,提升文化圈运营质效。强化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建设,举办中宁县文化站长、基层文化工作者业务素质提升班。

(二)坚持举办集聚人气的文旅活动,文旅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一是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元旦、春节期间开展2024年“龙腾盛世--非遗过大年”年俗系列活动、万人评鉴蒿子面——吃长面大赛、文趣大集、元宵狂欢节、社火巡演等“两节”系列文化活动32场次,参与人次达30万+,文趣大集期间总销售额达205万元。五一期间开展了2024年“印象中宁 杞止所见”文化艺术节消费季系列活动,组织开展音乐节晚会、杂技、国风音乐、小丑气球等系列文化活动13场次,参与人次达8万余人,销售额达31万元。二是旅融合注入动力。举办“第四届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四方宾朋来中宁吃鲜枸杞”29项活动,吃鲜枸杞大赛、杞田欢乐跑、“枸杞仙子”巡游秀、“杞园飞歌”露天卡拉OK以及杞田评书等活动,让游客在枸杞观光园里体验枸杞鲜果采摘,零距离接触枸杞。为期五天的四方宾朋来中宁吃鲜枸杞活动暨“中宁在一杞”第四届枸杞文化旅游活动,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80.72万元。住宿业增速环比大幅上升,直接拉动了我县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推广了“中华杞乡 康养中宁”的康养旅游生活方式,开拓全国游客新市场,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中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进而有效联动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是拓展宣传推介渠道。线上+线下、传统+新型、区内+区外、国内+国际,全方位宣传中宁文旅系列活动,引入情景剧与视频演绎结合等融合手段发布《杞程中宁——康养红宝书》,通过新颖的技术让游客更生动地了解枸杞文化的历史和现今。在第七届枸杞产业博览会期间进行县域文旅资源和特色乡镇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精彩推介,展现了中宁在文旅康养方面的独特魅力和创新实力,描绘了康养旅游蓝图。加持多元化全方位的矩阵策略宣传,涵盖了视频平台、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多个渠道,共发布宣传内容776条、视频81条、其中有多条视频播放量超过60万次,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有效提高了中宁文旅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坚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杞乡人文底蕴不断深化。一是积极推进文物保护。积极推进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实施完成了胜金关游客接待中心、黄羊古落至中宁县石空寺石窟旅游观光通道、双龙山(石空寺)石窟文化广场和山体观光栈道及工业园区至石空寺石窟环线旅游道路的建设项目;对石空寺石窟、何营子石窟、高山寺石窟等文物保护单位区域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并对进入石空寺石窟铁路涵洞和牌楼进行了亮化和维修。完成全国文物四普第一阶段工作,持续推进县级文保单位“四有”档案工作。二是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中宁糖糕制作技艺、中宁牛角粽子制作技艺、抹铜牌等第三批县级非遗名录资料。枸杞酒古法酿造技艺、中宁鸡血面制作技艺、中宁彩塑技艺等共7项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申报3名省级非遗传承人。积极申报恩和镇非遗工坊新型文化空间,旨在通过先建后补的形式,开展陶艺、粘贴画、麻编文化及制作技艺研学推广。依托县域黄河文化资源利用中国枸杞交易中心闲置场地成功打造杞乡黄河奇石文化展览馆,目前已入驻固定黄河奇石商户18家。三是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在第七届枸杞产业博览会期间组织黄羊钱鞭展演5天,出动展演人次500人次,观看人次达18万人。设置了蒿子面品鉴区、蒿子面技艺展示区、蒿子面精品展示售卖区,每个区域都引来了游客驻足,让游客们亲身感受了传统手艺的魅力。现场还举办了别开生面的蒿子面速吃达人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让游客可以现场品鉴国家级非遗项目——蒿子面技艺,为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同时还布置了非遗项目咪咪、泥塑、剪纸、刺绣演示区域,充分展现了我县的深厚文化底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注入新的活力。  

(四)坚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进程不断加快。一是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完成双龙山石窟安防项目、华严塔防雷项目。重点推进全通枸杞酒庄康养体验项目、永寿堂枸杞中医文化中心、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等重点工程,积极推动黄羊古落、玺赞生态枸杞庄园景区设施提升、黄河枸杞康养旅游度假区基础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按期完工。年度计划投资5000万元,预计半年度完成投资额超2600万元,完成率超50%。谋划申报自治区级文化旅游集聚区、恩和镇沙滩村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宁古八景旅游开发等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持续申请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增加动能。二是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加大与恩和镇、新堡镇、余丁乡等协调联动,提前做好宁夏特色旅游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旅游能人等申报工作。助力新堡特色产业园引进特色小吃、文创、餐饮等业态。组织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人赴区内各乡村旅游和设施农业点调研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为我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吾悦、希岸、喆啡、天景豪斯等品牌酒店对外营业,风情民宿四合院、树梢木屋、古落艺宿等民宿预约爆满。汤泉小院、禹尧小院、功夫驴等特色住宿严阵以待。

(五)坚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是完善政策保障。出台《中宁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2024-2025年)(试行)》,提升旅行社“引客入宁”积极性,开通丰安屯、黄羊古落等地旅游直通车业务,确保持续稳定的旅游客源输入。二是助力行业水平提质升级。组织景区、民宿、乡村旅游示范点负责人及从业者等进行行业技能培训,组织完成2024年度全县文旅行业消防技能大比武,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行业服务人员接待服务水平。三是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深化文化旅游广电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文旅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上半年累计出动检查人员400余人次,检查场所500余家次,开展各类培训和演练近10场,制定《中宁县文化和旅游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全县文旅行业安全生产集中培训,确保文旅行业安全有序。

二、存在问题

(一)统筹资源整合有差距。一是市场吸引力不足,景区新增宣传素材不多,无法带动更多旅游消费。二是行业协作不充分,文化旅游企业联动不够,资源互补不强,客源互流不畅。三是发展规划不协调,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滞后,与国土、林业、水利、交通行业规划衔接不够,不少重大文旅项目招商引资难以落地实施。

(二)有效供给业态不平衡。一是文旅产品同质化,创新型旅游产品少,文化内涵不足,游客停留时间不长,乡村旅游产业附加值低。二是旅游商品供给不足,旅游商品种类少,特色商品不多,文化旅游消费不够高。三是项目谋划不够深入,在深化拓展“吃”的产业、“住”的产业、“行”的产业、“购”的产业等方面系统谋划不够深入。

(三)文体旅融合深度不够。一是中宁景区景点嵌入的文化元素不多,枸杞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方面做得不够。二是政策配套体系不够完善,现有的政策只是局限于景区门票和一定时限的民宿打折优惠,导致链条上的部分相关企业游离于优惠政策之外,无法延伸游客体验、提高旅游价值,制约了总体旅游经济效益。

(四)市场主体活力待激活。一是龙头企业少,旅游产业链薄弱,产业集中度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客观现状,规模效应不足。二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涉旅企业特别是涉旅国有企业,有的运营效率低、活力动力不足,难以推动景区产品服务和基础设施升级。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康养旅游目的地”为主线,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丰富文化供给,打造文化兴盛沃土

一是推动文化场馆“提档升级”。统筹文化馆、图书馆、非遗展示馆、“悦”书房等资源,提升宣传文化中心、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功能,推动形成恬静厚重“文化圈”,筑起心灵栖息之地。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推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二是推动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坚持走出方寸天地,厚植人民情怀,创作更多充满生活底蕴、饱含群众真情、倡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加强文艺院团行风艺德的引领、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对农民合唱团的培育,推动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繁花满园”。三是推动文艺活动“好戏连台”。积极扶持引导业余文艺社团、演出队、社区和企业文艺骨干等,积极参与展示群众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校园进乡村、广场文艺、“送戏下乡”等活动。举办沿黄九省(区)农民合唱艺术节,开展红枸杞原创作品评析会、“守护黄河根脉,讲好黄河故事”故事会、公益培训班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更多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乐在其中,共述文化之韵、共享文化之美。

(二)持续聚焦文旅资源,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

一是培育乡村旅游热点,火经济。以乡村旅游产业推进会为契机,按照以点带面,分批次建设,率先推进恩和镇、石空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全力创建恩和镇沙滩村宁夏特色旅游村,稳步推进石空镇枣一村美食特色街区建设,打造新型乡村旅游业态,以红色文化和非遗美食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持续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大战场镇禹尧庄园、新堡特色产业园申报宁夏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项目,以示范引领发展。持续配合做好恩和镇、石空镇、白马乡乡村旅游整体规划,科学布局产业,为经济产业长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提升核心景区动能,增活力。增强部门联动,合力推动黄羊古落景区建设运营。稳步推进大漠拉景区关隘大门建设及后山土地租赁事宜,确保项目按期实施,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增强文化底蕴,对丰安屯旅游度假区实施文化底蕴培育工程,强化景区文化氛围,做强森林康养品牌,促进景区提质升级。加快全通枸杞酒庄和永寿堂枸杞康养文化馆3A级景区创建工作,为枸杞康养旅游增添新发展亮点。三是打造枸杞康养亮点,强品牌。以“枸杞康养”为核心,在丰安屯生态餐厅、小红楼、鸿福楼等餐饮名店推广普及三种标准的枸杞宴,持续增强“中宁枸杞宴”影响力。以永寿堂枸杞中医养生馆为核心,加大枸杞茶饮、枸杞膏方、理疗按摩等康养体验项目,不断充实枸杞康养旅游载体。加大枸杞原浆、枸杞面膜、枸杞口红等出圈旅游商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策划推出一条枸杞康养精品旅游线路,以枸杞采摘、康养体验、枸杞研学为核心,在全国全面上线推广,做强“康养中宁”城市品牌。

(三)持续扮靓文化景观,打造黄河文化集聚地

一是推进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实施明长城胜金关及1号烽火台保护修缮项目、全通枸杞酒庄康养体验项目、永寿堂枸杞中医文化中心、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双龙山石窟九间无粱洞塑像保护前期勘查研究项目及九间无粱窟考古清理等重点项目。抓好黄羊湾岩画、明长城遗址、双龙山(石空寺)石窟等珍贵文物保护修缮,进一步与佳钰(宁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宁分公司、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达成参与石空寺石窟及区域内岩画、长城等文物保护利用的共识。二是建设新型景观。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以黄河文旅岸线为依托,整合明长城、黄河沿线等重要文化资源,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长城览胜、清河飞瀑、滨河新景、杞乡丹韵、南山叠翠、天湖清波等文化旅游新景观、新标识。三是打造“微景观”。坚持抓大不放小,立足本地文化资源禀赋,推动各类文化元素进景区、进街区、进广场,让文化“风景线”就在身边。以县城主次干道上的各类硬件箱体为载体,通过绘画、喷绘等方式,展示文化图景,打造适合“CityWalk”的县城“微景观”。

(四)持续聚合流量热点,打造中宁文旅“形象圈”

一是强化整体品牌营销。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政府与企业联动的现代文化旅游宣传营销体系,不断提升“中华杞乡 康养中宁”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杞程中宁”品牌logo、“中宁文旅 杞止所见”宣传口号、“中华杞乡 康养中宁”城市品牌定位整体营销,推广“杞三宝”文旅IP引用枸杞产品包装等,培育打造地域品牌。二是创新宣传营销方式。运维好中宁文旅“杞程中宁”官方微信、抖音等平台,继续发布制作文化旅游热点视频、美图、旅游攻略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事件营销、网络营销、活动营销、节庆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发挥新媒体平台重要作用,利用微信、抖音、小红书、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以图文、视频、活动等宣传推广形式,展示中宁自然风光、特色物产、人文底蕴等主题内容。三是拓展重点客源市场。参加区市各类文旅产业各类会展及招商引资活动,力争成功招引文旅项目落地建设。支持企业举办以“杞程中宁”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和企业自主举办的主题活动,对活动开展效果好的企业按照区市相关政策给予资金补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外出沿海省市举办推介营销,邀请区外旅行社、新闻媒体采访、踩线活动,打开省外客源地。


中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4年6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