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中宁县以打造县乡贯通的政务服务体系为抓手,持续提升镇、村(社区)政务服务能力、延长服务半径、优化服务方式,推进政务服务业务提质、审批提速、服务增效,施精准之策、下服务之功,用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少跑好办、一网通办、快办易办、异地通办、智办慧办”转变,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动次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应放尽放,政务事项向基层延伸,实现政务服务“少跑好办”。中宁县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基层就近办理。62个部门的1459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全区县级大厅中进驻事项最全,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杜绝了行政审批“体外循环”。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了11个公安派出所、7个市场监管所进驻,15个部门的149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乡镇办理,42项便民服务事项下沉154个村(社区)就近代办,实现了基层政务服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6个部门的13项事项赋权园区审批,助力企业在家门口“开门立户”,实现项目审批“一站式”办结。
全程网办,政务外网向全域覆盖,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全区政务服务“一张网”深度应用,按照“应上尽上”原则,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全县92家机关事业单位、154个村(社区)、172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全覆盖。1437项县级、120项乡级、42项村级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积极争取全区政务服务事项“村级受理”试点,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当场办、简易办,即办件率达到50%以上。加快统一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截至目前,累计入库电子证照86类20万个,实现75项事项“零材料办”、72项事项“一证(照)通办”、高频用证“纸质免提交”,推动更多适合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转变。
多措并举,服务方式向便捷转变,实现政务服务“快办易办”。中宁县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一窗通办、一事通办、帮办代办”模式,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巩固“一窗受理”改革成果,县级政务大厅“全科综合+分类一窗”事项比例达90%以上,乡镇、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100%综合受理,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进一门、跑一次”。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变“多件事”为“一件事”、“找多窗”为“跑一窗”,“一件事”增加至107项,覆盖人生、企业、项目、产业等多个领域,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3%以上,年办件量达5000余件。打造中宁“帮帮您”政务服务品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不会办、怎么办、找谁办”,探索出集中服务、代办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脱岗服务、上门服务“6种服务法”,成功打造出“移动窗口”“雷锋窗口”“小新帮办”“红色代办”“喊就到”“红果果”等在群众中叫得响、立得住的政务服务子品牌,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
协调联动,突破属地向外域拓展,实现政务服务“异地通办”。聚焦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历史难题,创新“跨域联办”协同模式,与甘肃、山西等地签订跨省通办框架协议,建立“云牵手”跨区域会商协同机制,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跨省通办、区内通办”服务专区,通过“居住地申请备案、所需资料异地上传、事项网上办理”,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拓展延伸“全域通办”改革,率先推出“乡乡通办”模式,与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跨乡镇办事“直通车”,设置“乡乡通办”专窗,通过“专窗代办受理、云端全程帮办、结果快递送达”,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数据跑”,打破地域和户籍限制,极大方便企业群众办事。129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239项高频事项实现“区内通办”,42项高频事项实现“乡乡通办”。截至目前,累计跨省办件6万余件,跨乡镇办件3100余件。
掌上可办,服务媒介向简易跨越,实现政务服务“智办慧办”。充分借助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整合县级各类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接入“我的宁夏”APP,解决政务移动应用程序(APP)数量多、重复注册等问题。以全区政务服务“我的宁夏”APP为依托,提升“互联网+智慧政务”服务水平,结合中宁特色,打造“我的宁夏—杞乡中宁”特色服务专区,推动中宁“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电子表单、办事指南、群众常办的养老资格认证、社保医保费用缴纳、水电气暖生活缴费、政府消费券、教育缴费、电子图书馆、公交线路查询、部门服务电话等26项县级城市特色服务向“我的宁夏—杞乡中宁”专栏归集,“掌上办”“指尖办”成为基层群众生活新常态。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