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数据

  • 640521001/2021-00011
  • 第四期
  • 中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中宁县社会经济调查队
  • 有效
  • 2021年01月19日
中宁县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制约因素仍需关注
第四期
时间:2021年01月19日 来源:中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中宁县是全区生猪生产传统县,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8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等影响,生猪产能下滑,供应偏紧,全县生猪养殖面临诸多挑战。2018年—2020年中宁县生猪存栏呈V字型趋势发展,曾一度跌破7.5万头。今年以来,中宁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确立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生猪生产有序恢复,当前生猪产能逐步恢复,未来生产形势向好。一、多重利好因素助推

生猪产能有序恢复 (一)生猪存栏持续

长,产能恢复明显。受生产周期和非洲猪瘟

的叠加影响,据中宁县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显示。中宁县生猪存栏自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逐渐减少,并在2019年第二季度跌至近三年最低水平,从2019年第三季度止跌回升,到2020年年底,产能恢复明显,生猪存栏已有5个季度环比增长,分别增长10.3%、2.4%、7.4%、14.0%和6.8%。截止2020年底,全县生猪存栏103628头,同比增长27.2%,比2019年第二季度的最低点增加29935头,增长40.6%,环比2020年一、二、三季度分别增加16163头、18525头和6598头,增长18.5%、21.7%和6.8%。(二)能繁母猪稳定增

长,为产能恢复注入基础动力。根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

数据显示,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宁县能繁母猪的存栏数稳定增长,为全县生猪产能恢复注入基础动力,且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生猪存栏的增长速度,从2018年第四季度环比变化情况分别为15.4%、6.1%、-8.3%、15.9%、24.7%、18.2%、-13.3%和1.16%,增长最快的是2020年第一季度,比2019年四季度末增加2911头,增长24.7%。2020年第二季度全县能繁母猪存栏数达到17348头,到近三年的最高峰,之后受生猪价格的波动,部分养殖户进行了生产结构的优化,淘汰了一些品质低的母猪,2020年四季度,全县能繁母猪存栏14872头,同比增长26.3%,环比下降1.12%。(三)生猪、仔猪价格

高位运行 ,养殖收益明显。2019年一季度,宁

夏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生猪价格快速下降,从2018年四季度的14.4元/公斤跌至2019年一季度的12.2元/公斤,最低时跌至8元/公斤。随后,受供需关系的变化,生猪价格逐月上涨,到2019年四季度,生猪价格上涨至30.3元/公斤,比2019年一季度上涨了2.48倍,2020年一季度达到34元/公斤,二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生猪价格有所下降,5月中旬下降至26.6元,到9月份上涨至36.6元/公斤,达到历年最高价,一直到年底,生猪价格一直保持在33元/公斤左右。随着生猪价格快速上涨,仔猪价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25公斤以下的仔猪,从2019年一季度的23元/公斤,上涨至2019年四季度的60元/公斤,2020年二季度最高时上涨到120元/公斤,价格比最低时上涨5.5倍,能繁母猪成了养殖户眼里的“宝贝”,仔猪是“一猪难求”。(四)养殖收益保持

高水平,提振养殖户信心。2020年,生猪价格

持续高位运行,全年末低于26元/公斤,仔猪价格维持在1500-2000元/头左右,猪粮比一直高于6∶1的盈亏平衡点。虽然饲料价格有所上涨,但相对于生猪价格的上涨不可同日而语,生猪养殖利润处于近几年最高位水平。据养殖户反映,自繁自育出栏一头120公斤肥猪,盈利在2100元左右,而购进仔猪育肥出栏,盈利在1000元左右,最高时出栏一头猪的利润在3000元以上,也是历史之最。生猪养殖户信心继续提升,补栏积极性高,生猪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同、环比连续增长,产能恢复情况好于预期。(五)养殖利润高,新

增大户注入活力。受生猪养殖高利润的吸

引,全县大型养殖场和养猪户扩容增产。2020年,中宁县纳入统计监测标准年饲养量5000头以上大型养猪场增加了1家,按县农业农村局畜牧部门标准年饲养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53家,新增4家,增长8.2%。此外,县政府招商引资建设的中宁县宁特3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园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投产使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52亿元,年出栏30万头生猪。大型养殖户依靠资本、技术等优势,将助推中宁县生猪产业步入快车道。二、产业发展中的制约

因素(一)疫情影响,制约

生猪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是非洲猪瘟等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养殖户认为受非洲猪瘟等疫情影响已成为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外国“新冠”疫情未得到控制,近期,全国部分地方也呈零散和局部疫情交织叠加形势,对物流流通也加强了管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二)资金、土地等因

素限制,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受生猪利润高的吸引,许多中小型户想扩大养殖规模,但因缺少资金和生产用地短缺,只能采取小步慢跑的发展方式或者停留在原来的养殖规模上发展。(三)仔猪、饲料等

涨,制约生猪养殖业发展。补栏一头仔猪价格高达2000元左右,且存在风险很大;玉米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人工工资也在上涨,一系列的养殖成本上升,严重挤压了生猪养殖特别是散养户的利润空间,有些价格也超出了农户的心里承受力,许多养殖户“望猪兴叹。”(四)规模化养殖比例

不高,不利于生猪产业发展。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更有利于疫情防控和提高产品质量,能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当前中宁县达到年饲养量5000头以上监测标准的大型生猪养殖场仅有6户,且大都是很多年前建的养殖场,规模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不先进,不利于全县生猪产能健康稳定发展。三、生猪产业发展的建

议(一)疫情防控严防死

守,保证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当前,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生猪瘟疫也是养殖户最大的风险。要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统筹好防疫和生猪生产。(二)全面落实国家鼓

励生猪养殖政策,促进养殖规模迅速恢复。俗话说“猪粮安天下”,要严格贯彻“菜篮子”工程要求,积极落实国家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供给等各项政策。制定、宣传生猪养殖鼓励政策,在养殖场地上给予政策,发挥大型养殖场作用,带动一般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增强养殖户的信心,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三)加大贷款支持,

激发中小型养殖户潜在产能。积极主动给予中小型户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金融贷款支持,通过技术和产业帮扶,提升中小养猪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支持中小规模养殖场恢复生猪发展。(四)优化养殖模式,

提升产业链条体系水平。鼓励大型养殖户以成熟的养殖技术为依托,通过合同养殖、托管养殖等方式,给部分中小型养殖户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降低他们的风险,增加一般养殖户的收入。在规模养殖形成后,建设一套从饲料、繁育、饲养、屠宰、深加工、冷链运销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猪养殖体系。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