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的有力指导下,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按照区市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坚持依法治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宁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法治保障。现将我镇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调整了镇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为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强化责任落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制定了宁安镇全面依法治镇2023年工作要点及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了“谁执法谁普法”四个清单,认真落实领导班子述职述责述廉述法制度,强化各办(中心)、各村(社区)工作督查,推动各办(中心)结合工作职能,创新普法方式,进一步推动“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落地落实。持续加强镇政府与法院联动,严格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切实回应群众关切,今年来,政府镇长共出庭应诉5次。同时,将普法宣传教育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召开工作部署会议,确保工作责任压实、任务落实、工作抓实。
二是强化法治思维,提升宣传实效。按照普法工作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围绕“谁执法 谁普法”“谁主管 谁负责”任务措施清单,深入进行学习宣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镇、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通过镇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镇村(社区)干部工作会议、集中培训等,全面加深对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今年以来,围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等主题,组织集中学习24次、邀请专业法律人士开展培训2次,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学法测试1次,以考促学、以学促用,进一步增强了全镇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本领。持续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志愿者、“一村一警”、法律明白人及镇、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作用,创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3个,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7个,组建“法律骨干”2支,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班8场次,提供法律援助6次。扎实推进 “八五”普法,紧抓“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深化法律“八进”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举办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法律演讲比赛、法治宣传讲座等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16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20余人次。与宁安法庭合作开展法律宣教工作,组织群众现场旁听庭审活动2次,普法教育群众190余人。镇村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
三是坚持依法决策,推动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规定》及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5项必经程序,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一名专业律师担任我镇常年法律顾问,为全镇重大事项决策、政策制定、信访矛盾化解、项目实施把关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和合法性审查。建立健全决策过程记录和材料归档制度,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三统一”和有效期规定,进一步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法治工作重要决定和方案备案审查,加大主动审查和专项审查力度。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机制,落实“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动态清理。严格按照政务公开有关规定,及时在镇政府政务信息栏目公开政府信息,并充分利用镇政府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信息公开,重点公开财政预决算、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信息,持续打造“阳光政府”。
四是规范行政执法,确保程序合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了《宁安镇关于实行镇域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实施方案》《宁安镇“一支队伍管执法”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宁安镇行政执法音像记录设备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宁安镇全过程记录信息调阅监督管理制度》《宁安镇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制度》等配套文件,切实规范了行政执法程序。配合县司法局完成了2023年度我镇行政执法干部综合执法岗前培训、综合执法资格证考试,目前我镇持有行政执法证工作人员39人,执法干部队伍进一步充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公开工作,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今年以来,共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780次,形成规范执法卷宗10卷,案件移送1卷。
五是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沉事项全部进驻民生服务中心,实现44项高频事项“异地收件、协同办理”。今年以来,共办理“乡乡通办”569件、“一件事一次办”11744件,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六是注重依法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打造“黄滨村党建引领四治融合的乡村善治之路”乡村治理示范点,古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迎接复审。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打造了“老康论理”品牌调解服务,今年以来,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909件。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镇司法所统筹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基层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功能,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设立高院“法官基层服务点”,进一步推动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向基层延伸,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开展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普法宣传近100人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80余份,切实营造了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领导接待日制度,对来访事项进行分流办理,联合相关办(中心)调查调解,切实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今年以来,我镇共接到各类交办、转办信访件279件,已办理269件,正在办理10件;自治区党委第一巡视组移交信访件9批32件,已办理23件,正在办理9件。
二、存在问题
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在法治政府建设、制度执行和普法宣传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二是部分工作人员法律知识水平和法治队伍力量与现阶段法治政府工作任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辖区内居民群众主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镇工作机制,把法治政府建设真正摆在全镇工作的突出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执法、司法、守法、普法领域中的难点问题,把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作为述职重要内容。
(二)完善决策程序,进一步增进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规定》,切实增强公众参与实效,确保所有重大行政决策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建立健全决策过程记录和材料归档制度,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要求,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维护规范性文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为依法科学决策把好法律关。
(三)深化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盯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跨省通办”,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领办代办容缺办服务,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深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按照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查找存在问题,对标整改,严格规范,营造法治政府建设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行政执法,进一步筑牢法治政府建设基石。推动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其配套工作制度,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整合执法事项、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逐步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全面梳理、规范执法事项,防止执法不公、执法随意、执法扰民等现象发生。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强执法装备、执法车辆、执法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切实履行行政应诉职责,妥善处理以镇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
(五)加大普法宣传,进一步营造法治政府建设氛围。推进 “八五”普法,紧抓“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等重要宣传节点,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及《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持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推动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进责任办(中心)切实履行普法职责,形成普法工作合力。
中宁县宁安镇人民政府
2024年1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