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治政府建设

中卫市生态环境局中宁县分局 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时间:2021-01-20 来源:中卫市生态环境局中宁县分局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20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牢记自己的使命责任,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加快转变部门职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干部法治思维、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法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0年我县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局领导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一是局长总领,负责指导、协调、部署全局法治建设工作;二是结合环保部门执法特点,形成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和准则;三是理论与实际结合,不断总结不足,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我局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加大法治学习力度,杜绝形式化学法。法治政府建设重点还是落在公职人员法治意识的提升上。我局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保持高度一致。我局科学制定年度学法计划,将法律知识和法律案例与理论结合,每周一、周五进行全体学习。同时,加强对干部日常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督查,让法真正落实到行政执法的细节中。

(三)完善议事规则,落实科学决策。明确局班子成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完善相关会议制度。工作实践中,我局在制定重大决策前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及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行政执法、行政许可公示、行政许可会办制度等,在规范执法同时,重视依法决策、民主决策。

(四)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执法效能。一是全面落实权力清单制度,根据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梳理清单,对行政流程进行优化,将有关审批事项逐项分类在网上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与政务大厅联系,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在网上审批;二是规范行政执法程序,重视文字、影像记录,规范保存,完善行政执法过程记录档案,严格按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办事。

(五)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管,做好重点信访纠纷化解,开展危险废物、恶臭气体污染、涉重企业、医废管理、核与辐射等专项执法行动,指导34家复工企业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共出动检查人员918人次,监察企业341家(次),发现环保隐患问题企业88个,排查出6家“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4家、责令整改2家;下达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70份、下达责令停产整治决定书2份,督办函14份。共立案查处5起,行政处罚23.9472万元,化解环境信访矛盾纠纷27件,办结率100%。

严把环评审批关口,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严格落实项目环评审批“三同时”及排污许可制度,简化环评审批流程,推进行政审批“不见面”办理。累计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113个,其中报告表25个,报告书8个,登记表131个;完成排污许可登记畜禽养殖86家,一般工业企业、加油站、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共150余家,简化管理企业发证企业25家。完成中宁县宁华工贸有限公司、中宁县宁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2家涉重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七)多形式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以“六五”环境日系列宣教活动和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为契机,开展了“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宣传活动、环保宣教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绿色家园》专栏采编宣传22期、“掌上中宁”APP线上密集宣传、工业企业环境执法宣传、转播六五环境日公益大讲堂等增加企业和群众等环保法律意识,提高社会依法保护环境与氛围。

(八)以法治为准绳,依法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

1、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持续强化烟尘、煤尘、扬尘、汽尘“四尘”治理。完成县城内1个标准站点、县城周边30个微型站点及30个车载站点建设,排查取缔涉气“小散乱污”企业10家,拆除20蒸吨燃煤锅炉1台,实施散煤用户煤改电450户,安装油烟净化设施36套,强化施工工地“6个100%”扬尘管控,排查建筑工地27个,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60份,停工整改通知书61份。

2、水污染防治情况: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实施了工业园区集污管网工程,完成工程总量60%。同时加强企业废水排放管理,针对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监督指导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进水口在线监测设备比对,完善了中控平台总磷、总氮曲线图,完善了出水口总磷、总氮自动监测设备和采样器,对所有入管网企业废水进行排查并建立相关台账资料;监督锦宁巨科、中澳伟辉等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池、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

3、土壤污染防治情况:至目前,土壤环境基础设施治理稳步提升,得到治理的村庄117个,全县131(含县城建成区4个),实为127个,比例92.1%,非正规垃圾点4个全部整改完成;全县农药化肥综合利用率达到4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 ,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5%,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

4、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共13项,其中6项完成整改验收销号,4项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剩余3项按照《整改方案》中明确的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正在有序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我县共收到群众转办件61件,整改验收销号61件。自治区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中卫市期间共交办我县8件转办件全部完成整改验收销号;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共计22项,目前已完成整改13项,按照整改方案推进落实中9项。

二、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我局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还不够系统全面,实用主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环境执法人员执法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新录用人员的执法能力需要积极培养。

(一)坚持完善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落实学法计划。不断提高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水平;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和职工开展法律知识集中学习,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对于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积极组织参加自治区、市、县组织的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组织他们参加执法证考试,让新入职干部尽快熟悉行政执法工作。

(二)推动建立“大普法”工作格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将法治任务分配到人,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标,将普法讲法任务列清单,划明细,要求每个干部领任务、交任务。最终形成大普法格局。

强化环境执法监管,规范环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做好重点工业企业粉尘污染管控。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创新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构建全覆盖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坚决查处不满足环保要求的矿山、水泥冶金、陶瓷、石材加工行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和环境污染“零容忍”态度,采取联合执法、借力执法、上下联动执法及节假日巡查、夜间突查等“双随机”环境执法方式,加大粉尘污染查处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涉嫌违法企业依法依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以强有力的惩处手段不断形成高压震慑环境,确保最严环保法律落到实处,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得到提升。

)聚焦重点行业,坚决打赢粉尘污染防治攻坚战。从“治煤”“治企”“抑尘”“控车”入手,全面实施城郊村城中村散煤“煤改电”,以乡镇为中心建设清洁煤配送中心,扩大清洁煤配送范围,减少煤尘污染。严控瀛海、赛马、天元建材、新世纪冶炼等大气污染企业达标排放和错峰生产,加大涉气“小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及“回头看”,严惩非法排污,减少企业废气排放污染。加大施工工地“6个100%”扬尘污染监管及秸秆禁烧管控,实施城市裸露空地植绿增绿、涵水固沙、造林复草工程,减少扬尘污染。强化109复线大型柴油货车等重型车辆“24小时”无缝监管,严查肆意进城行驶。



                                       中卫市生态环境局中宁县分局

                                            2020年12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