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县发展改革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全面依法治国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法治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力推进依法治理各项工作。现将2021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加强法治理论学习,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
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理论学习日集中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法律法规,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同深入学习百年来我们党推进法治建设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就和经验结合起来,学深悟透想,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法治自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发展改革工作全过程,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截至目前,组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9次,干部理论学法3次,交流研讨2次。
二、加大招投标监管力度,全面改善投资营商环境
1.加大招投标工作监管服务。推进投资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按照中央、自治区有关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要求,我局严格执行审批流程、申报材料、审批时限等规定,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简化投资项目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及时准确公开审批结果,接受社会监管。截至目前,我局共审批政府投资项目185个,备案123个。根据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办公室要求,不予备案宁夏鑫元通新材料有限公司30000吨低碳锰铁精炼炉热装热兑生产线建设项目。
2.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逐步完善改革措施。牵头制定了《中宁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针对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更优开放环境等13个方面,在去年改革任务的基础上,迭代更新提出了60条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机制体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靶向发力以评促改。2020年营商评价结果显示我县企业开办费用较高(刻章费用),我局协调督促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学习借鉴银川市、石嘴山市先进经验,提出“金融机构+刻章企业”合作的服务模式,彻底实现企业开办印章刻制“零费用”服务。借全区营商环境指标评价契机,以问题为导向切实畅通政务服务各环节,有力推进全县“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真正实现“以评促改”的目的。认真整改反馈问题。针对自治区发改委在组织开展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监测评价工作中涉及我县的5个问题,我局积极对接县财政、人社、市场监管及相关企业协调开展整改落实工作,现已全部整改完毕。成立营商环境专班。我局牵头起草了《关于成立中宁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的通知》,依据营商环境测评体系18项一级指标,结合我县实际,围绕县级政府参与评价的开办企业、政府服务、登记财产等16项一级指标,拟增设16个工作专班,紧盯国家及区市重点工作安排,制定工作方案,力促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推进先行区建设重点工作。根据《中宁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点任务清单》要求,我局共涉及优化招标投标监管与服务和营造包容创新发展环境2个方面的4项具体任务,目前3项已落实,1项暂未开展。全面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进展情况。房间、市政、交通、水利等领域已开展施工、监理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招投标。今年已完成电子招投标交易项目107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3个。创新保证金支付方式。我县已全面推行银行、保险公司、工程担保公司保函代替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额度不超过项目估算价2%且不超过50万元。优化外资项目管理方式。我局严格按照自治区发改委、商务厅关于外商投资规定,坚决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我局未备案外商投资项目。
3.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国家部委和自治区厅局关于投资项目审批“两个清单”及《政府投资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等准入政策及要求,运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截至目前,共计审批政府投资项目175个,备案企业投资项目101个。严格按照。进一步推进“信易贷”工作开展。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易贷”工作的通知》,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运用政务服务大厅、门户网站等渠道和方式积极、广泛宣传“全国信易贷”平台,提升平台社会影响力,指导分管行业(领域)内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尽快入驻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全县7月新增入驻企业23家。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收费重点抽查工作。根据政策变动情况,制定了中宁县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布。
4.强化信访调解促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动行政调解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县信访局、人社局、审批服务局转交我局化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信访事项共20件,截至目前,已办理16件,4件正在办理;受理个人来电上访32件,目前已全部办结。
5.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作水平。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规定,进一步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运用“互联网+政务公开”模式,促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进一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今年,共发布各类信息225条。
三、推进法治机关建设,着力提升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1.加强行政执法培训,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和资格考试工作,组织全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积极参加各类有关行政执法方面的专题培训,着力提升行政执法队伍整体法律素质和执法能力。今年共组织4名同志参加行政执法线上培训和县司法局统一线下集体考核,并组织我局全体执证人员进行了行政执法知识测试,将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机制常态化。
2.全面落实权责清单,推进执法程序规范化建设。建立的权责清单,确保执法有据。全面梳理执法依据,清理出行政权力责任清单共计44项,其中:行政许可责任清单5项、行政处罚责任清单26项、行政征收责任清单1项、行政确认责任清单1项、行政检查责任清单3项、行政裁决1项、行政奖励责任清单1项、其他行政权力责任清单6项。科学分解执法职权,严格依法界定和明确本单位及其内设机构、执法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常态化。
3.强化法制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为进一步规范发展改革局有关政策措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平竞争要求,预防排限制竞争,我局研究制定《中宁县发展改革局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流程》,对审查范围、审查内容及标准、审查流程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要求和说明。及时做好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今年共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5份。
4.加强政策性粮油监管。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各项粮食流通政策,切实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加强对市场粮油的监管,确保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好全县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六稳”“六保”工作有序推进。
5、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制定工作方案,并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了“2021年粮油食品安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结合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了相关的监督检查工作,熟练掌握并通过粮食行业双随机抽查应用平台,并将检查情况及时推送到“粮食行业双随机抽查应用”等平台进行公示。做好新修改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将粮食收购资格由行政许可证制度变为备案管理制度,督促企业进行粮食收购备案。开展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制定了《中宁县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并将在夏、秋两季的粮食收购活动中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认真查处不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或执行不到位的违法案件。并在粮食储备、应急粮食管理、政策性粮食出库等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全县的粮食流通秩序稳定。
今年以来,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行政执法人员的学法积极性有待提高,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执法人员少,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业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短板不足、改善薄弱环节、优化执法流程,不断促进我局法治政府建设顺利推进。一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区市县关于法治建设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谋划和推动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二是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努力营造更优营商环境,切实推动政府职能实现新转变。三是进一步加大“三项制度”工作力度,规范“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程序,突出执法重点,创新执法方式,切实推动执法能力实现新加强;四是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
中宁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3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