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徐套乡白套村的设施农业大棚,棚内暖意融融、绿意盎然,一排排翠绿的西芹幼苗舒展着绿色的枝叶,像一层层绿色的波浪,浓郁的香味沁人心脾,技术员正忙碌着锄草、施肥、浇水……一幅冬日的增收美景徐徐展开。
基地技术人员倪雪告诉记者,白套村大棚芹菜已经种植一个多月了,目前长势良好,预计明年1月中旬就能上市,除去苗钱、肥料、人工等各种费用,每亩地收益大概在1.5万元。
今年以来,徐套乡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经营性”经济,搭建“联合党委+功能性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由白套村、小湾村等6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抱团发展,实施徐套乡日光温室大棚跨村联营、拱棚西瓜示范种植项目,建设温棚30座,小拱棚180座,实现春季硒砂瓜苗培育、反季节蔬菜种植、硒砂瓜错峰上市等产业优化,年增加群众务工收入100余万元。
徐套乡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土壤条件为芹菜种植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山东客商刘源在上半年承包了徐套乡1000亩土地种植色素辣椒后,下半年果断抓住闲置大棚的资源优势种植芹菜。由于大棚受外界天气因素干扰比较小,能够较好地控制温度,可以实现四季全周期高效利用,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实现接续就业,不断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白套村设施农业大棚是徐套乡发展“产业经营型”经济的一个缩影,更是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今年,该乡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和有力抓手,聚焦各村资源分散、产业发展碎片化、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现状,深挖种植养殖、劳务输出、汽车运输等乡域特色产业优势,同步发展“劳务输转型”“运输创收型”和“生态产业型”经济,持续巩固拓展“区域党建共同体”成果,力争全乡13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7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