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中宁:“非遗”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时间:2023-10-07 来源:中宁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我县各学校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充分发挥青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让“非遗”在校园“生根发芽”。

近日,在长山头初级中学,一场非遗项目泥哇呜成果展演活动正在进行,同学们双手托捧泥哇呜,口对吹孔送气发音,手指在气孔不停变换,在老师的指挥伴奏下,悠扬的乐声飘扬回荡,校园里充满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泥哇呜,是用黄胶泥制作而成的一种宁夏传统民间乐器,成型方法有陶模印花和纯手工捏制两种,样式分为牛头形、鱼鸟形、牛角形、扁豆形,外观小巧,易于演奏。

近年来,长山头初级中学为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进了泥哇呜“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泥哇呜作为一门课程,让学生不但在课堂练,还通过课后服务社团强化练习。同学们在日复一日的艺术体验中,逐渐学会感受美、理解美。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中宁二中将剪纸技艺引入校园,打造手工剪纸艺术工作坊,开展剪纸社团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进行剪纸艺术创作。短短几年,剪纸社团逐渐成为该校的特色。

在中宁三中的操场上,同学们手握两端绑着红绿彩穗的钱鞭,配合身体灵活舞动,双脚跟着音乐变换着十字步……这项好看又强身健体的活动正是根植于中宁本地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羊钱鞭”,也是中宁三中的校本课程。

近年来,随着“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日益深入,中宁三中组成校钱鞭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展演,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日益夯实了黄羊钱鞭的传承根基,使“非遗”在与青春力量的融合中焕发出无限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