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为抓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着眼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找出路,探新路,在学习中提升认知,在讨论中梳理思路,在宣传中营造氛围,在实践中提升质效,改革成果日趋凸显,发展成色越来越足。
壮大产业链,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紧扣“六新”产业,在工业转型升级、延链补链、扩规提效上加快改革步伐,实现产业更新、产品创新、管理革新。一是推进产业链升级,竭尽全力做好技改文章。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冶金、化工、水泥、建材等企业落实工业“四大改造”,建立能耗双控预警机制,实施高纯硫酸锰、半导体级单晶硅棒、再生铝等新材料重点产业项目26个,推动节能环保、达产增效技改项目23个,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二是推动供应链拓展,有的放矢做大产业集群。推进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发展光伏、风电项目,探索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路径,全力推进电子铜箔、高端半导体单晶硅棒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供应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百亿产业集群。三是推促价值链提升,多措并举实现产业转型。加快新兴产业培育,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原材料向成品的迁移,挖掘区域经济增长极。引进实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制造等“光伏+”项目,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自治区双创示范基地。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4%,对地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65%,位居全区第一。
筑牢奠基石,农业提标植下“摇钱树”。紧盯“六特”产业发展目标,以改革助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优化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夯实农村改革基础。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36万亩,推动粮食、饲草、瓜果、冷凉蔬菜种植规模化。落实59.6万亩粮食及油料作物种植任务,建设原粮生产基地3.5万亩,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以大战场镇、徐套乡、喊叫水乡3个乡镇为重点,打造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出户入园”肉牛养殖园区,全县发展肉牛养殖户9924户,饲养量达9.17万头。二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进程,探索农村改革新路。深入实施枸杞产业提质增效“六大工程”,加速推进国家现代农业(枸杞)产业园、国家级中宁枸杞大市场建设,玺赞庄园入列“国家级生态农场”,“中宁枸杞”区域品牌特色产业发展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小番茄、洋葱、辣椒等产业蓬勃发展。三是提速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紧跟农村改革方向。建立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分散农户接受统种、统防、统管、统收、加工、配送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的服务,成立智能数据化监督监管服务网络,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助力农村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挖掘增长极,商贸活跃捧起“金饭碗”。紧抓“六优”产业,用改革打通堵点贯通淤点,引导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持续发力、扩容增量。一是利用新业态促发展。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将电子商务的触角延伸到乡村,实现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形成互促互利、共存共进的良好局面,上半年,电商带动就业人数1.26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7.22亿元,同比增长9%,网络零售额达31.23亿元,同比增长18.67%。二是利用新基建促产业。推动中宁物流园与公路、铁路无缝衔接,打造全区综合性物流中心、西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实施大战场、太阳梁等9个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和1个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中心改造提升项目,构建高效便民的城乡商贸服务体系。三是利用新需求促文旅。突出全域旅游战略性地位,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积极培育新兴文化旅游特色产业,深度挖掘枸杞、黄河、民俗等重要文化旅游资源,聚力培育丰安屯、黄羊古落等多样化旅游景点。文旅、商务、发改、财政等部门通力合作,精心规划“黄河生态民俗游、枸杞康养度假游、枸杞工业研学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村。黄羊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丰安屯旅游度假区入列“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
增强吸引力,营商环境打开“方便门”。紧跟企业发展需求调整政策、推动改革,营造重商、亲商、爱商、安商氛围,为企业大开方便之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制度保障再完善。制定出台《中宁县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和《中宁县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政策保障。聚焦生产、用工、融资等问题,定期召开企业诉求恳谈会、信贷资金签约会,准确掌握民营企业需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宁发展蓄势聚能。二是“放管服”改革再深化。坚持以便民利企为导向,高标准建成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142项事项下沉乡镇、13项事项下放园区、42项便民事项就近在村(社区)办理,网上可办事项1236项,网上可办率达85%。75项事项“零材料办”、72项事项“一证(照)通办”、营业执照等高频用证“纸质免提交”,107项覆盖企业、项目的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3%以上,企业和群众满意度稳步提高。三是科技创新再提速。列出科研现状清单,找出企业科研需求,搭建交流平台,串联研发线索,争项目争资金争示范,让企业醉心于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中受益。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6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34.3%。上半年,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55个,争取项目资金1428万余元,着力优化“宁科贷”审批流程,为2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宁科贷”6500万元,有效缓解了科研投入不足、发展资金紧缺的被动局面。四是金融服务再提质。强化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深化“政银担”“政银企”合作模式,科学把脉、精准会商,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保障企业资金需求,为企业助力,为发展护航。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开展无本续贷、税易贷等业务,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受困行业企业提供精准的信贷支持,持续扩大信贷规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 5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