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宁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登录个人中心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网上办事 互动交流 走进中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中宁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效

索引号 640521002/2021-00502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1-08 10:10:0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所属机构 中宁县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部门 中宁县发展和改革局
有效性 有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强化责任落实,先后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等工作机构,明确各多镇、部门(单位)职能职责,建立了乡镇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协同推进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实施。以担当带动担当、以实干求得实效,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由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深入乡村指导开展工作,形了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干给一级看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二是系统谋划到位。制定印发水权、排污权、山林权、土地权“四权”改革实施方案,土地四至、山林面积、用水指标和排污权责摸底调查全面完成,确权颁证有序推进。以改革破解高质量发展的难题,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指示批示精神作为行动指南,及时召开县委全体扩大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三是政策引领到位。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中宁县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实施方案》《中宁县“一带两廊”发展规划(2018-2005)》《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方案》《中宁县“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政策性文件。结合中宁实际,规划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以“五区”建设推动中宁在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四是项目推进到位。坚持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高质量划“十四五”项目498个,总投资1812.76亿元,其中专项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项目28个,计划投资96.74亿元。将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植绿增绿、高质量发展纳入每年“6+9”重点工作,制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由县级领导牵头包抓,将各项工作任务清单化、项目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做到了方向准、落点实,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全县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共同目标,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二)清理整治河道,确保黄河安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整改要求和市委专题会议部署,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取“疏、清、退、移、改、立”六个方面措施,组织各相关部门及黄河沿线各乡镇,对河道范围内高秆作物、违章建筑进行了清理整治。一是疏通河道。按照“应拆尽拆、限期整改”要求,整体拆除台账内建筑物2座(扬水泵站-陈彪、天元锰业接待楼1座),局部拆除建筑物1座(天元锰业会议中心)。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对枸杞博物馆、中宁县生态连城项目2座较大单体建筑物进行了整改拆除,确保了行洪通道畅通。二是清理杂物。组织装载机、割草机、秸秆打捆机等各类机械车辆3000多台次,动员人力7300余人,对河道内的秸秆、杂草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完成清理面积3.7万亩,清运建筑垃圾600多吨,中宁段河道及滩地内焕然一新。三是退耕还滩。组织相关部门、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引导河心滩种植户群众,自2021年起坚决不允许种植任何作物。对治导线以内的803.56亩滩涂地及23028.15亩河心滩农用地进行收回,实施退耕还滩、退滩还河,恢复黄河自然生态。四是移植苗木。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对黄河治导线与河道管理范围线内的枸杞园、苗圃,结合春季植树造林,帮助群众移植枸杞1035.1亩、苗圃264.3亩,解决了行洪障碍,确保了群众利益不受损失。五是建章立制。制定印发了《黄河中宁段河道及滩地被占问题调查整治实施方案》《黄河中宁段河道及滩地被占问题整改方案》《中宁县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登记工作方案》等文件,在河道内安装监视设备10套,在醒目位置树立安全警示牌12个,为持续推进黄河河道长效治理提供了保障。

(三)围绕推动绿色发展,全力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一是紧抓河道治理。围绕黄河岸线、国省干道、园林县城、美丽乡村、工业园区、贫困地区、矿山企业绿化及经济林建设,重点实施京藏高速、高铁两侧绿化、国省干道生态修复绿化、红梧山枸杞基地防护林建设、高速公路两侧压砂地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共完成栽植树木271万余株,生态修复面积7.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1.3%。开展黄河河道治理,整体拆除违章建筑物2座,局部拆除1座。完成河道内秸秆、杂草清理面积3.7万亩,清运建筑垃圾600多吨,收回治导线以内的803亩滩涂地及2.3万亩河心滩农用地,对黄河治导线至河道管理范围线内1.84万亩耕地全部改种小麦、苜蓿、水稻等低矮农作物。开展矿山集中修复整治专项行动,排查矿山83家,完成整治修复49家。推进压砂地生态修复,引导群众退出压砂地种植23.7万亩(含县外7.16万亩)。二是治理乡村污染。扎实推进美丽小城镇、美丽村庄建设,2020年完成徐套乡、喊叫水乡、太阳梁乡、余丁乡4个美丽小城镇建设和石空镇新渠稍村、余丁乡时庄村2个美丽村庄。狠抓“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摸排整改4313户问题厕所,新建卫生户厕4000座,铺设污水管网13.4km。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施了中宁县再生资源仓储及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封闭门式钢架结构仓库74座,分废旧钢材类、塑料类、纸类、木材类、家电类5个功能区,已全部投入使用。大力开展垃圾分类治理新模式,推行“两次六分”的垃圾分类模式,配套各类相关设施设备。目前,发放《垃圾分类全民行动》图文手册25000余份,发放宣传喇叭333个、垃圾分类专用电动保洁车200辆,发放农户“其他垃圾桶”33247个,悬挂常住户垃圾分类门牌33247个,建成并投入运行37个垃圾分拣点,引导农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着力塑造更加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四)强化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制定印发中宁县《2021年环境保护重点任务清单》,坚持“四尘”同治,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五水”同治,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六废”联治,打好净土保卫战。坚持“四尘”同治,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强化扬尘防治管控。督促24个施工工地严格落实“6个100%”扬尘防控措施,利用工地围挡或架体加装喷雾喷淋设施,安装扬尘在线监控设施,减少扬尘;每周出动洒水车56车次、湿扫车49车次,加大县城所有道路湿扫保洁工作,每日洒水频次在4次以上,切实减少道路扬尘污染;二是强化散煤治理管控。淘汰燃煤锅炉6台,建设清洁煤配送中心11家,取缔7家散煤销售点,煤质抽检10批次(均达到合格标准);三是强化源头排查管控。对全县47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装置运行情况开展“回头看”,排查取缔涉气“小散乱污”企业5家、城市建成区煤炭经销企业4家,安装施工工地扬尘在线监控设施24个,淘汰黄标车218辆,劝导分流大货车24800余辆。强化“五水”同治,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自治区、中卫市工作要求,县生态环境领导保护暨生态立县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12个乡镇完成了全县排污口排查工作,累计排查农田退水口、雨水口、污水排放口等1545处(其中:农田退水口和山水口1359处,雨水口144处,污水排放口42处)。根据排查结果,封堵污水排放口6处,雨污分流4处,规范设置标志牌9处。协助生态环境部完成黄河干流中宁段沿线1公里范围内排污(水)口点位核查,累计核查排污(水)口373处。二是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与整治。实施太阳梁等6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安装界桩226个、围栏2576米,界标42块,交通警示牌12块,累计完成工程总量80%。组织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巡查检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令水源地保护区内1处违规建设项目拆除,监督乡镇清理保护区内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等3处。三是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清水河、天湖等重点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工程总量95%。完成天湖生态补水,累计补水120万方。完成了育才路等3条街道4.08公里集污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推进“六废”联治,打好净土保卫战。一是继续强化涉重企业、固危废企业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内部管理,做好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规范转移处置工作,组织对辖区内6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2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进行规范化考核,并对2家企业下达督办函整改存在问题。二是按照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监管工作要求,对汽车城9家机动车维修个体经营户进行摸排,要求各维修点规范进行废机油等危险废物的贮存、转移、处置,并对相关管控措施进行宣传教育。三是开展医疗废弃物专项执法检查,督促各医疗机构单位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记录医疗废弃物台账、完善管理制度,目前,全县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率达到100%。四是对白马、鸣沙等乡镇垃圾填埋场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垃圾填埋场内部管理,规范填埋处置固体垃圾、废弃物,确保按照环保要求正常运行。

(五)围统绕转变发展方式,全力建设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中宁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推动工厂绿色转型,帮助指导隆基硅、宁创科技、今飞轮毂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及时对园区环保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召开环保专题会议4次,年初与企业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确保责任压紧压实,今年春季植绿增绿1572亩,158866株,进一步巩固污染防治成果。对照“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立足全县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严控能耗指标。引导天元锰业等企业开展废渣资源利用技术攻坚,不断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中宁工业园区荣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自治区绿色园区”等荣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聚焦瓶颈、重点突破”的原则,建立科技项目库,实行常态化项目储备机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及我县枸杞、铝基、锰基等优势特色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组织企业积极凝练科技项目。全年共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40项,获批项目资金2712.57万元。其中:科技助力小微企业10万元,农业高新技术企业40万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万元,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计划(创新平台专项)100万元,小巨人40万元,对外经济合作项目10万元,工业重点研发320万元,农业重点研发200万元,自治区企业研发费用后财政后补助项目1221.07万元,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计划项目188万元,乡村振兴成果引进示范推广项目120万元,科技金融专项2.5万元,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专项第二批延续项目63万元,技术合同补助60万元,三区科技人才专项38万元。谋划申报2022年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22项。举办R&D经费统计培训班2期,初步统计R&D研发费用归集3.3亿元。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育集群,抓创新、树品牌、拓市场”思路,支持天元锰业、锦宁巨科、今飞轮毂等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壮链,着力打造国家级金属锰产业基地和西北地区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宁创新材料、长安铝制品、隆基硅、锦宁巨科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5年内共实施节能、降耗、环保等技术改造项目68个,先后淘电解铝产能5万吨、电石产能6万吨、碳化硅产能1万吨;持续开展工业对标十大行动,大力实施隆基硅M10硅棒加工技术改造、RF-A热场技术改造、海天祥水泥粉磨节能环保综合改造等项目推进清洁生产、节能生产、绿色生产,努力创建自治区级绿色厂。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中车、中电、万山等光伏发电项目有序建设,全县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2774MW。充分发挥要素资源、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引进宁夏伟力得、明阳智慧等新能源企业,投资建设光伏、风电、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风机主机及叶片制造等项目,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枸杞产业高质高效。目前,全县新植枸杞4.5万亩,累计种植面积达17万亩,产业综合产值达102.6亿元,“中宁枸杞”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90.32亿元。我县以服务枸杞种植户为抓手,坚持植绿与“扩规”统筹联动,制定《中宁县2021年枸杞种植战略图》,建立县、乡、部门、村、基地“五包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宁枸杞创新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作用,成功举办助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签约科研项目24个。新研发枸杞明目胶囊、特膳、糖肽、红素、黄酮、面膜、口红化妆品等新产品20余种,各类枸杞深加工产品达10大类70多种。不断补链延链壮链,提升枸杞产业附加值,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引导支持华宝、宁安堡、永寿堂、枸杞产业股份公司四家企业申报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新增规上企业两家(春杞、杞乡),打造枸杞精深加工高地,规划建设中宁枸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引进投资企业落地。抓住“互联网+”机遇,开展直播平台、网红带货、社团定向销售等新型营销模式,促进电子商务与枸杞产业深度融合。始终坚持质量是品牌的保障这条红线,在全县推行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建立了县、乡、基地预测预报体系。举办了第四届枸杞产业博览会,开展了“中宁枸杞宴”金牌美食技能评比大赛,推进了中宁枸杞产业和康养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绿色、节水有效治理环境。认真贯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聚焦脱贫地区产业基础改善,实施恩和镇华寺村枸杞示范基地0.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喊叫水乡748亩金银花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顺利完成中宁县2020年徐套乡田家滩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建立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高质高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20个,总面积达到5万亩;建立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示范区4.1万亩,其中重点打造检疫性病害防控示范区4个0.46万亩。依托项目实施,回收农用残膜1120吨,机械化捡拾打捆秸秆2万吨,秸秆粉碎深翻还田7万亩,深松耕地10.04万亩。完成14家生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改造及1个大型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任务。推进压砂地生态修复,引导群众做好县域内压砂地退出种植,共签订协议退出面积179284亩,退出率55%;完成清砂4899.65亩。制定压砂地生态修复后续产业规划及重点项目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起草《关于做好压砂地退出种植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摸排出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人员992人,需进行公益岗安置人员259人。完成黄河中宁段河道及滩地问题调查和清理整治,坚持常态化巡查监管。

(六)围绕发展黄河文化,全力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调查范围、内容和遗产分类开展工作,认真梳理全县18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充分挖掘枸杞、黄河、蒿子面、新桥高跷等民俗文化,孕育区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5个,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8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黄羊钱鞭、蒿子面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3A级旅游景区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天湖生态旅游区、玺赞生态枸杞庄园、黄羊古落、丰安屯景区等项目建设,其中玺赞生态枸杞庄园、华宝枸杞工业旅游区、天湖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培育了润德庄园、杞鑫苗木等优良枸杞种植基地,努力打造一批以枸杞产业、枸杞产品、枸杞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枸杞养生旅游点,不断提升枸杞养生旅游品牌。已谋划中宁县游客集散中心、智慧旅游系统、全域旅游导览系统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项目。开展“两晒一促”文旅宣传活动,于7月15日在宁夏电视台播出,通过县长“晒优品”拉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二、下一步推进计划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总结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经验做法,更高层次推进各领域、各行业科技合作。支持企业柔性引才引智,鼓励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组织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支撑经济发展作用明显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引进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成熟适用技术成果,紧盯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工业园区提档升级,积极争创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二)推进重点污染防治项目,确保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落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求,制定完善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清单,进一步理清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定期对各部门环保责任落实情况、工作推进情况、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倒逼责任层层压实、逐级落实。继续盯抓煤改电、农村污水处理等跨年度重点项目实施,科学谋划实验室及执法监测能力提升、第一二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红柳沟水质改善等重点项目,确保我县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按进度推进,进一步提升环境污染治理能力。针对2021年底即将开展的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已开展的2021年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落实统一监管职责,督促相关部门、单位认真整改落实,完善整改销号资料及台账,确保存在问题按时整改销号。

(三)深化各项改革任务,切实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先行区先行市建设取得突破。全力推进“四权”改革。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印发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四权”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四权”改革重点市、县(区)先走一步创新突破的通知》的安排部署,推进“土地权”和“山林权”改革,紧盯确权、赋能、定价、交易、监管等关键环节,加快确权颁证进度,赋予“土地权”“山林权”商品属性、市场属性和价值属性,大力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激活隐形资源、唤醒沉睡资产,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转化增值,实现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确保“土地权”“山林权”改革取得实效,推动先行区建设。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行“一枚印章”管数据。推动特色事项下沉乡镇集中办理,形成基层“123+N”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抓好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标准化、“一业一证”“证照分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清理所有不合法涉企收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推动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打好生态保护大会战。严格执行矿山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采取封育造林等措施整体修复。建立健全压砂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保障全县压砂地全面有序退出,加快退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实施草原补播改良工程、巩固退耕换林还草工程,完成生态修复面积8.95万亩。持续推进康滩水源地水源涵养林建设,实施水源地保护区内农户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管网工程,加快“互联网+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推动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网、同价”。打好污染治理大会战。深入推进“四尘”专项治理,完善天然气管网建设,扩大天然气覆盖面。严格落实新建项目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置换政策,深化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抓好宁创科技、天元建材、瀛海建材等电解铝、水泥行业排放提标改造。统筹推进“五水”同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强化重点企业排污监管,抓好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确保黄河中宁段水质全面稳定达标。健全土壤监测网络体系,协同推进“六废联治”,推进重点土壤污染企业土壤风险安全隐患排查,开展工业园区土壤及地下水监测评估,加强工业企业固危废规范化管理和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危险废物100%安全处置,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8%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装备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以上,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五)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农业上,建设高标准农田2.45万亩,建设原粮储备基地2.4万亩,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坚持草畜一体化发展思路,全域推行“联合党支部+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银行+保险+农户”六联模式,发展优质饲草10.5万亩,奶牛存栏量和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6万头、13.5万头、65万只,着力打造黄金奶源核心区、高端肉牛生产基地和脱贫地区杂交改良滩羊产业带。坚持调结构、强龙头、延链条、育品牌,大力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建设富硒水稻基地1.2万亩、瓜菜基地2000亩,培育引进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7家,培育绿色食品名特优新产品品牌5个,打造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引领区。全面推进压砂地退出及生态修复,以绿色生态产业为导向,实施确权压砂地清砂、施肥等土壤改良工程,抓好退耕还林还草、新能源、草畜产业发展、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加快建立资源可承载、生态能保障、农民有收益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在枸杞产业上,持续推进标准化生产,稳步扩大种植面积。全面推进“四个体系”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构建枸杞产业标准体系、绿色防控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产品溯源体系深度融合,一体化实施。力促中宁枸杞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落地见效,利用好工业园区南区土地,合理进行规划,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新上、技改、扩建枸杞精深加工项目,引入枸杞产业集团、杞福源等龙头企业投资主体入驻,开展枸杞精深加工,在“药”字号和“健”字号上做文章。做好枸杞产业土地证、林权证办理,推进“以林养林”新模式,探索“以林换地”新路径,促进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依托枸杞交易中心、电商产业园、仓储物流分拨中心等,以电商销售为主攻销售渠道,运用新媒体和现代营销方式,通过网红直播带货、领导站台推介等系列活动,拓宽枸杞产业线上销售渠道,促进生产、经营、消费无缝对接。在工业上,围绕铝基锰基深加工、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环保科技等新型工业和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进吉利100万吨铝产业基地项目、今飞年产30万只卡巴轮毂项目、宁创30万吨再生铝项目、年产15万吨铝合金圆铸锭和年产5万吨铸造合金(356A.2)项目、浙江中晶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00吨半导体级单晶硅棒项目等一批延链、增链、补链、壮链项目,形成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带动我县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华润、中核、明阳、大唐等光伏企业围绕配套产业扩大有效投资,打造宁夏中部地区新能源产业综合发展示范区。在现代服务业上,围绕交通物流、全域旅游、文化康养等领域,引进一批生产生活性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嘉里物流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水参商贸有限公司富民创业市场、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黄河田园综合体旅游项目等项目投资落地。大力引进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企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力促生产服务、流通服务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  

                          中宁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11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中卫市网站 自治区网站 国家各网站 新闻媒体 其他网站
返回顶部